当前位置:耽美小说 > 穿越架空 > 七零夜校女教师 > 第33章

第33章
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    至于英语,因为上了不到一个月的课,老师回家生孩子去了,没人接她的班,所以英语课直接停掉了。
    原主关于英语的全部回忆集中在——
    “long live chairmanao”,mao主席万岁。
    “learns from daqing, learns from dazhai”,“learns from comrade leifeng”,向大庆学习,向大寨学习,向雷锋同志学习。
    剩下初中历史地理化学这些课——
    不好意思,不知道是因为没有老师可以上课,还是学校认为不重要,干脆就没开。
    当时强调的是知识无用论,所以也没谁认为少学到知识有什么不对。
    哎,不对呀。
    为什么学成这样,他们还能顺利升高中?难道上高中不需要经过选拔吗?
    欸,还真不需要。
    反正叶菁菁他们那一届,戴帽初中毕业只要报名了,就能直接上高中。
    可即便如此,全校六个初中班,也只有二十个人报名。
    剩下的,除了少数安排了工作,基本都下乡了。
    为何这样?是大家满腔热血用不掉,认为下乡要比上学香吗?
    鬼哩,谁不知道下乡苦啊。
    初中毕业生们这么选择,也是没办法。
    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,每家每户只能留一个孩子在父母身边,其余的人都得下乡。
    加上这个年代工作岗位少,大部分城市家庭的生活水平,也不咋样。爹妈工资养一大家子,紧巴巴的,相当艰难。
    下乡虽然受罪,但好歹也能获得生产资料(土地),勉勉强强凑合养活自己。
    总比在家里继续吃三年白食强。
    种什么花结什么果,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,他们是真觉得高考试卷很难啊。
    叶菁菁却胸有成竹:“就是因为73年的试卷难,所以今年试卷肯定简单。”
    众人听得云里雾里,集体眨巴眼睛。
    这又是啥意思?是因为又经过四年的时间,大家伙儿忘记了知识更多了吗?
    不是吧,真聪明真厉害的人,四年的时间根本遗忘不了多少东西。
    没看到73年的试卷难得要命,还有那么多人考的分数高得吓人吗?
    叶菁菁意味深长道:“你们想想看,73年试卷难,出卷子的人后面怎么样了?”
    这这这——
    虽然大家没门路知道内幕,但从白卷英雄和凭借老茧上大学来看,出试卷的人肯定被定性为反派角色,没少挨挂落。
    叶菁菁胸有成竹:“经过73年的事,能出试卷的老师肯定都是惊弓之鸟。想让他们上难度,他们都不敢上。所以呀,我们就放心大胆地冲吧,卷子肯定难不到哪儿去。”
    她又扫视一圈,盖棺定论,“反正我把话撂在这儿了,今年的高考,我肯定参加。想跟我组队的,明天报名,后面我们一起复习。路在脚下,走成什么样,全看我们自己!”
    第16章 教学渣,姐经验丰富(捉虫) 放马过来……
    叶菁菁立下flag,便无事一身轻,欢快地哼着小曲下楼去食堂打了一份红烧肉,装在搪瓷缸里,骑车往家去。
    初秋的傍晚,美得就像一幅水墨画。
    那夕阳,慢慢地在天边铺展开来,染红了半边天,仿佛天地都蒙上了红纱。
    桂花儿开了,那股子香味儿,浓郁得好比香甜的蜂蜜,让人闻了就心生欢喜。
    人们总说桂花俗气,比不上梅花的高洁,荷花的清雅。但叶菁菁可不这么想,她就偏爱这桂花香。
    闭上眼,深深地吸上一口,整个人都沉浸在了那香甜的世界里,跟吃桂花糕似的。
    尤其是她减肥戒甜品时,她就爱闻着桂花香,假装自己正在吃糕点。
    呜呜——
    当初她真想不开啊,年纪轻轻减什么肥。
    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
    现在好了吧,想吃都没得吃。
    哪怕有钱,手上没票,人家商店照样不卖给你。
    叶菁菁吭哧吭哧骑车回家,正碰上筒子楼里家家户户起煤炉烧晚饭的点。
    平心而论,乍一看,此时此刻的筒子楼相当温馨。
    从她的视线看过去,落日的余晖还未完全褪去,透过老旧的铁窗,挤进来一缕金色的光线,洒在狭窄的走廊上,亮得晃人眼。
    家家户户都把煤炉给拎出来了,烟熏火燎间,是锅碗瓢盆的碰撞声。
    姜蒜炝锅的焦香和猪油升温飘出的油香,再混杂各式菜蔬的香味,交织出的人间烟火气,相当迷人。
    比楼道更热闹的是叶家的小屋。
    小小的一间房,10个平方米,里面挤了足足一二十个孩子。
    叶菁菁都怀疑,整栋筒子楼的小孩,全跑她家来了。
    她推开房门发出嘎吱声的时候,除了党爱芳抬头问了声:“下班啦?”
    一屋子的小孩,连眼神都懒得给她一个。
    小东西们全都竖着耳朵,津津有味地听广播里孙敬修爷爷说西游记的故事。
    一直到收音机里故事讲完,开始播放“洪湖水啊,浪呀么浪打浪……”,大小萝卜头们才意犹未尽地砸吧嘴巴,开始预订:“爱芳妈妈,我们明天还要来听。”
    倒不是说,整栋筒子楼里,只有叶菁菁买的这一台收音机。
    眼下邮局的待遇也挺好的,好几家都买了收音机呐。
    但问题在于这个时代的小孩,都是糙养,距离小皇帝小公主什么的,十万八千里远。
<<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>>
添加书签